![]() |
主要用途 | 氨基酸 |
生產許可證編號 | SC12063701400047 |
CAS | 72-19-5 |
型號 | 食品級 |
包裝規格 | 25*1 |
外觀 | 粉末 |
保質期 | 24個月 |
有效物質含量 | 99% |
主要營養成分 | 營養強化劑 |
含量 | 99% |
是否進口 | 否 |
生產方法由蘇氨酸含量高的天然蛋白質(絲膠蛋白、酪蛋白、絲心蛋白等)經水解,用離子交換樹脂分離精制而得。由甘氨酸銅與乙醛反應制取DL-蘇氨酸(參見“DL-蘇氨酸”),在所得DL-蘇氨酸溶液內接種L-型晶體,使僅對L-進行旋光拆開而得L-氨酸。生產方法方法一、直接發酵法以葡萄糖為原料,選育營養缺陷型兼結構類似物合成中的反饋抑制與阻遏,達到L-蘇氨酸產酸率為18g/L,谷氨酸棒狀桿菌,產酸率為14g/L,黏質賽桿菌率14g/L。葡萄糖[黃色短桿菌、谷氨酸Chemicalbook棒桿菌、黏質賽桿菌等]→L-蘇氨酸方法二、化學合成法因化學合成所得的蘇氨酸為4種光學異構體的混合物,即DL-蘇氨酸。
L-蘇氨酸的工業生產方法主要有:①合成法;②發酵法;③蛋白質水解法三種。現提倡用發酵法生產。
方法一、直接發酵法:
1.發酵法是以糖、氨、高絲氨酸(homoserine)為培養基,用產谷氨酸小球菌(glutaminus)等發酵后精制可制得L-蘇氨酸。
以葡萄糖為原料,選育營養缺陷型兼結構類似物合成中的反饋抑制與阻遏,達到L-蘇氨酸產酸率為18g/L,谷氨酸棒狀桿菌,產酸率為14g/L,黏質賽桿菌率14g/L。
葡萄糖[黃色短桿菌、谷氨酸棒桿菌、黏質賽桿菌等]→L-蘇氨酸。